新闻中心

和谐企业给力和谐社会

时间: 2012-01-13 点击次数:1086

和谐企业给力和谐社会
——记内蒙古鑫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实践》记者 周居霞 陈布和 通讯员 金 山
在兴安大地上游弋,一座座打着鑫安建筑公司印记的大厦馆所、办公大楼、学校社区等在施建筑,不但为城市增添了靓丽风景,也为鑫安公司树立起一座座品牌的丰碑。
十年来,公司从年产值四五千万到2010年的6.76亿元,承揽工程1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个多亿,公司所建项目先后荣获63个盟级优质样板工程;4个自治区优秀施工工程;29个自治区优质样板工程;66个盟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38个自治区级安全文明样板工地;还有自治区质量最高奖——“草原杯奖”以及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等殊荣,“鑫安建筑”品牌被评为自治区著名品牌……
这众多的奖杯奖状,讲述着鑫安人奋斗的故事,记录着鑫安人奋斗的足迹。在这众多荣誉中,鑫安人最看重的还是刚刚从人民大会堂捧回的由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国家八部委联合表彰的“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奖杯。作为全自治区九个获奖者之一、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国有建筑企业,鑫安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创业艰难百战多
   鑫安建筑公司,伴随着1981年兴安盟的复建而建,30年风雨兼程,一路闯关,在艰难中成长,在拼搏中壮大,奋力擎起兴安盟建筑行业唯一一杆国有企业大旗。在鑫安公司采访,无论班子成员,还是普通员工,都有一种自豪感,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咱企业能有今天,多亏了公司有个号班子。”
今年48岁的王根喜是鑫安建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率真而幽默,笃实而儒雅,谈笑间,向人们传达着一种自信与魄力。1985年,王根喜从内蒙古建筑学院毕业来到公司,从老一辈国企领导者身上,他承传了责任、信誉与忠诚。2002年,正是企业陷入低谷的时候,王根喜接过了总经理的重任。当时,企业亏损500万元,干部职工半年多没开工资,车辆没钱加油动弹不得,欠税欠费,税务等部门上门封门封车……
     面对困境,王根喜没有退缩,他有一句口头禅:“人活在世上就得努力去奋斗。”凭着国企的牌子和多年做工程的门道,他揽到一些工程。可是干工程需要周转资金,为使承包的工程如期完工,他拿出自己全部家底,又硬着头皮向亲朋好友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员工们在他的感召下也纷纷拿出自家积蓄。那时,员工们都不富裕,不但开不回钱还要往外拿,但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相信这位在困境中砺炼出来的带头人一定会带领大家闯过难关。果然,如期完成的工程不但使企业解了困,还在社会上为鑫安建筑公司树起了信誉的品牌。当大家一下子拿回一年的工资,一个星期内员工们就买回30多辆摩托车,在当时的兴安盟一时传为美谈。从此,公司走上逐步攀升、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建筑企业的特殊性,是点多面广,施工工地遍布盟内外、各旗县。管理始终是企业的第一课题。王根喜常说:“要搞好一个企业,仅靠一两个人不行,得靠一班人,靠全体员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壮大,公司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发展实际。创新管理、重新构筑企业框架,调动所有员工积极性共谋发展成为王根喜和一班人不断探索的重点。2004年,公司制订了《工程项目承包条例》,很好地协调处理了国家、公司、项目部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在项目部和职工收入得到增长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8年,公司又适时出台了《分公司设立与管理实施条例》,由此,在鑫安公司旗下,创建了14个分公司、31个独立核算单位,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内部经营管理新秩序,使项目管理的安全质量不断提升,一个集建筑安装、路桥施工、房产开发、拆迁拆除、房产评估、物业管理、设备租赁、材料经营、装饰装潢、外保温、钢结构厂、商混公司等建筑产业链为一体的大型建筑集团构架完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质量诚信创品牌
     兴安盟地处欠发达地区,市场空间小,市场竞争激烈,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规范运作,因此,鑫安公司把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放在了质量与诚信上,不断创建和积累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质量为本,诚信服务、共谋发展、奉献社会”为企业宗旨,以“诚信做人,笃实盖楼,创一流品牌,建一流企业”作为管理战略,提出了“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业主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等一系列目标定位和发展理念,以此凝聚职工,并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记者参观了一些鑫安公司承建的项目,的确让人伸大拇指:获得草原杯的乌兰浩特市政府综合办公楼庄重而典雅;乌兰浩特长途汽车站秀丽而大气;德意小区组团工程典雅舒适;科右中旗博物馆那马鞍加蒙古包的特异造型如同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近前察看,每块瓷砖、每个线条甚至每个地漏,都体现着建设者的匠心和细心。
   “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赢市场”,公司以超过国家的标准制订了施工标准和生产规则,对所有承建的工程,都要层层签订质量安全责任状,开工前对工人进行工程技术安全交底和工地安全质量教育,每个工种、每道工序都要有专人把关。由公司质检科轮回到各项目工地检验考评,按月打分,上墙公布,年终总评,兑现奖惩。
主管公司安全质检工作的总工程师闫慧君,人称大胡子,铁面无私、梗直认真,质量不过关,谁说也不行,他常把光鲜的墙壁敲开检查内部结构,哪怕少一根钢筋、少一袋水泥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王根喜常说:“老百姓攒钱买个房不容易,咱拧可多用十吨水泥,也不能偷工减料挣昧心钱。”多年来,鑫安公司承建的工程交付合格率和合同履约率均达到100%。2010年公司共承建63个项目,有7个施工工地被评为自治区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工地,其中,3个施工工地被评为自治区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有2个工程项目被评为自治区优质样板工程。
鑫安公司于1998年就通过了ISO9002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是内蒙古首家通过此认证的建筑施工企业,之后,又通过了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10年又连续通过了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副经理兼第一分公司经理李延国深有感触地说:质量安全要求的高,成本当然会高,利润就少,但这要看你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我们作为国企不能只盖一个楼挣点钱回家,我们要对每一座建筑终身负责,要创信誉,创品牌。比如我们承建的前旗一中教学组团工程,好几万平方米,从6月开工,为赶到9月开学能入驻,我们日夜连轴转,护栏楼梯等各种用材质量都超过国家标准,开学前工程款没到位,为了孩子我们再难也要交钥匙。这种信誉、质量与责任,在社会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现在我们不用出去揽工程,许多大工程、好工程人家找上门来让我们做,这就是质量与诚信的力量和效应。
承担责任创和谐
   “我们是国有企业,就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总经理王根喜的一贯主张。2003年“非典”时期,公司接受硬任务,三天内将一座监狱改成“SARS”病房,当时没电没水,建材商店也不营业,公司克服重重困难,调集8个分公司280多人进场,派人连夜到沈阳购买建材,经过65个小时奋战,终于保质保量完成任务。1998年水灾,公司为灾民抢盖34套住房,上级拨款不足,为保证房屋质量,公司每平方米多投入了100元。汶川地震,全体员工捐款十几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兼第一分公司经理李延国     ,为使家乡突泉县学田乡有条像样的公路,自己捐资20万元,又跑上级争取了40万元。记者走进鑫安公司,公示牌上正贴着职工们给红十字会的博爱一日捐名单,第一个名字就是公司经理王根喜捐款800元,副经理和中层干部多为500元,普通员工也都二三百元。
 创建和谐企业是鑫安公司追求的目标。人们说:建筑企业达到和谐不容易。一是工人不稳定,二是施工地点临时且不固定,许多因素会造成劳资关系紧张。鑫安公司始终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凝聚职工,以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每个建筑工地,鑫安的标牌、旗帜统一制作,激发了职工的自豪感,工人的食宿统一标准,吃要保证四菜一汤,住要保暖板房,干净整洁,就连临时厕所都建成水冲式,艰苦岗位要搭建工棚,尽量不让职工在太阳直射下干活。
在鑫安公司强烈感受到一种团结进取的氛围,几位老职工面带骄傲与喜悦地对记者说:“以前奋斗好几年才能攒下一万元,现在咱一年最少能挣三四万,这还不算各种保险福利。”王根喜说:“财富对于个人来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点事情,让职工们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鑫安公司有职工997人,还有400多人要签用工合同,加上离退休职工300多人。公司坚持职工收入的提高与企业发展同步。早在2004年,公司就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每年都要根据企业发展和收益状况制订工资分配方案,并以保护弱势职工为着眼点,制订最低工资保底线,上不封顶,加班有奖,每年加发第13个月工资,五险一金都按最高标准交齐,公司职工的收入比当地人均收入要高出一倍多。
面对新的形势,鑫安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正确处理企业改革发展与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关系、生产要素与企业职工地位的关系、竞争上岗与剩余人员谋其位的关系、多劳多得与困难救济扶持的关系、技术密集型转变与职工培训提高的关系。”
公司每年拿出重金对优秀项目经理和先进工作者进行奖励,在公司形成创先争优、学赶先进的良好风气。企业要发展,关键是人才。公司不断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加盟企业。为提高员工素质,公司每年要拿出百十万元对职工进行培训。为进一步培养公司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公司与电大学院联合办学,拿出30多万元,从员工子弟中挑选了50名高考落榜生进行定向培养,今年这批大学生已经毕业,充实到了施工一线,这不仅为公司培养了后备人才,还解除了员工们的后顾之忧,更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对困难职工,公司总是以最大的热情去关照。仅2010年就扶助了54户困难家庭。困难职工王永胜的儿子上大学,公司连续两年每年给他补助3万元。为使贫困职工子女上大学,公司每年都要拿出十几万元。
职工焦国名患了癌症,公司出钱为他做了手术,还为他办了病退,使他拿到稳定的退休金,焦国名不知该如何感激这救命之恩,见到公司的领导就磕头道谢,四川地震时,还跑到公司捐了一百元表达心意。对职工遗属残疾人吴六月,公司为他翻建了住房,还一直为其孩子交学费,毕业后,公司给他认了个师傅学电工,现在可以领着人干工程了。公司老职工的子女王某患小儿麻脾症,虽然不是在册职工,多年来公司给他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给他开工资……类似的事情在鑫安公司数不胜数。公司成立了助困基金会,每年除了春节上门慰问救助,平时哪个职工有困难,随时能得到帮助。公司在职工的心中,就是家,就是依靠,就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舞台,因此职工回报企业和社会的,就是保质保量干出漂亮活。
“我们一定要把鑫安公司建设成为全新的现代化建筑企业。”王根喜和他的一班人正在带领全体员工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